當下,社交電商發(fā)展的速度已經突破人們對電商產業(yè)規(guī)律的認知,通過數(shù)據(jù)可以看到,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,用戶增長已經突破了3億,訂單也超越了京東。還有一個社交電商平臺,大家應該也了解,那就是云集,在2017年也實現(xiàn)400%的增長,突破100億元交易額,完成了過往電商平臺需要花10年、20年才能完成的目標。
《2017中國社交電商大數(shù)據(jù)白皮書》把社交電商定義為一種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。
傳統(tǒng)電商有中心化的平臺入口,依托搜索來分配用戶流量。而社交電商的核心特征是利用社交關系、個人影響力、個體信用,來快速來實現(xiàn)用戶購買,裂變成無數(shù)個導購細分入口。
社交電商的供需模式與此前迥異,并在激發(fā)大量的增量需求和新品牌渠道,包括在電商還不太暢通的二三四線城市,都有大量的社交電商高度關注人群,在此速度和體量下,一個在阿里、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有望誕生。正如社交電商平臺“云集”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所言,“我們是在長江、黃河之外,再挖出一條河的玩家。”
一、崛起于巨頭的盲區(qū)
在宏觀上來講,拼多多、云集這樣社交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,始終離不開兩股重要的力量——淘寶和微信。抑或是說,拼多多是在他們倆的盲區(qū)中建立的一片新領地。
作為一家依托C2B模式興起的企業(yè),“用戶通過社交方式拉別的用戶一起參與購物”的裂變方式,是拼多多的核心動力。主流觀點也認為,拼多多起來的首要原因是利用微信的流量紅利,覆蓋了淘寶沒有觸及的4.7億人群,其中很多是不會使用淘寶的中老年人或者微信原生代人群。
i黑馬&野草同時注意到,淘寶基本上走過了依靠中小商戶野蠻增長的階段,現(xiàn)在的平臺邏輯是,偏向于扶持大品牌、大廠商,做消費升級來保證平臺符合大的發(fā)展趨勢,這讓更多被淘寶“去產能”的中小商家傾斜到微信這端,并被拼多多收入囊中。
而從微信端來講,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崛起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信本身的商業(yè)化變革能否走通。
2017年1月微信推出了小程序,張小龍希望,“小程序可以通過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線下的弱連接場景”。經過一年驗證,小程序從克制到開發(fā),展現(xiàn)出越來越強的變現(xiàn)能力。其中,秒殺和拼團類小程序尤其受到追捧,占比分別為14.6%和12.3 %。
功能齊全、易于用戶裂變,讓主打拼團、爆款消費模式的拼多多在微信群和小程序的交互中,找到一塊肥地,并且迅速規(guī)?;?。
在3月25日的小程序成長指數(shù)排行榜上,拼多多是和跳一跳、歡樂斗地主等游戲同排在前十的唯一電商,而在零售榜周榜中,拼多多超越京東購物、蘑菇街等,位居第一。
就在小程序從開發(fā)到相對成熟,極力補充微信中電商連接場景不足的這一階段,靠著和小程序的快速貼合應變,拼多多在數(shù)據(jù)上完成了從2017年初月GMV20億到現(xiàn)在月GMV400億的驚人跳躍,按照以往的速度這幾乎不可想象。
拼多多借此也成功與其他同類拉開了巨大差距 ,直接進入到騰訊和阿里的法眼,我們看到,騰訊成了拼多多的重要投資方,而阿里則在2018年頻頻把拼多多作為點名對象。
二、拼多多的內幕
拼多多的增長速度是外界關注的焦點,而在爆增之下,通常伴隨著大量的質疑或者原罪式的拷問,貌似低劣的手段是獲取爆贏的不二法門。不管是今日頭條、快手,還是當初的淘寶,低端乃至低俗,會成為短期內甩不掉的標簽。甚至于,在演進過程中,領先者撕掉標簽后急于往后來者身上貼。
無論阿里賦能還是騰訊賦能,“一招鮮”并不能長治久安,這是拼多多的“創(chuàng)新者窘境”。
在近日i黑馬&野草對拼多多創(chuàng)始人黃崢的采訪中,他談到了對于社交電商核心的判斷,對自己事業(yè)影響至關重要的人,對電商巨頭的看法,以及拼多多真實要做的事情,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在拼多多過去和未來起決定性作用的幾個因素。
(1)對黃崢影響最大的是段永平
黃崢1980年出生于杭州,和馬云年輕時候的波折相比,他從小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,12歲進入杭州外國語學校,18歲保送到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,之后再到美國深造和谷歌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