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對于微商的發(fā)展模式有很多討論的聲音:社群微商,個人微商,代理型微商,門店型微商……我覺得真正有意義的,值得深入研究微商理論的就兩種:品牌微商和平臺型微商。這兩種模式主要的共同點是通過裂變式傳播進行產品宣傳,獲客(消費者和代理),差異點在于目的不同,一個塑造產品品牌價值,一個在塑造平臺價值。品牌微商和平臺型微商哪種更好?下面和銷客多微分銷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1、品牌微商
有兩種,一是新創(chuàng)的產品品牌,運用微商渠道,成立分銷團隊,層層代理,通過微信,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營銷傳播和銷售,典型的品牌就是“俏十歲”,思埠等。先從微商渠道發(fā)展起來的,再滲透傳統(tǒng)電商和線下。第二種就是,通過傳統(tǒng)媒體廣告和渠道方式發(fā)展起來的,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,利用微商渠道拓展新業(yè)務。比如韓束、歐詩漫、三草兩木、白皙等品牌。
這些品牌微商多集中在大眾消費品,主要是化妝品,保健品等。復購率高,用戶受眾度廣。我們看10億規(guī)模以上的品牌微商,差不多都是集中在這些品類上。還有就是化妝品、消費品這些產品的品牌溢價高,相比于一些大牌產品,微商們更容易做出來高性價比的產品。
代理的主要人群是大學生,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媽媽,退休的大媽等,相對有閑時間的非上班族群體,而且女性居多。也有部分自帶KOL(意見領袖)屬性的白領和公司高管、網(wǎng)紅等,專職從事這個行業(yè)??梢哉f是一幫專職的KOL(意見領袖)+ 兼職有閑人員,在推動這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目前估計,從事微商行業(yè)的人群有5000萬左右。每個十億級的微商品牌都有10萬左右的代理團隊。
品牌型微商成功的核心點,我總結下來是三個。
首先,要是大眾消費品、受眾廣,復購率高,這樣可以最大面積的吸引客戶和轉化代理??蛻糍I完之后如果沒有或者很少有復購的需求,那這個產品選擇是失敗的,比如有看到賣枕頭的微商??梢远唐谟幸欢ㄓ情L期看,必然要走轉型才能生存下去。產品可以細分,針對某一特定人群,走社群微商的路線,便于傳播推廣,但這個人群基數(shù)一定要是廣泛存在的。
其次,產品要性價比高,要比同類型的傳統(tǒng)知名品牌,性價比高。原來消費者花100塊錢才能買到的產品品質,你要做到70~80塊錢就能買到。只有這樣,才能形成用戶口碑。 微商的品牌傳播,本質上是口碑傳播。要真正做到,你自己愿意買,愿意用,愿意給親朋好友分享的好產品。
第三,代理渠道返利。給代理合理的返利,是促進代理銷售的動力,本質上微商是批發(fā)+零售的生意。原來的渠道可能是各大超市,線下便利店,美容實體店等等。只是把給傳統(tǒng)上給他們的渠道利潤,轉移給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渠道銷售的微商代理們罷了。另外代理們利潤的來源,還有一部分,其實是傳統(tǒng)品牌方在渠道和廣告上的投入,你把大量的廣告費用省下來,一部分給消費者實惠,給代理商返利。
2、平臺型微商
平臺型微商,指的是一個企業(yè)成立一個專門的電商平臺,鏈接上下游的廠家,品牌方入駐。消費者個人可以通過邀請注冊,成為平臺的會員,有些需要交納一定的會費之后,就可以代理銷售銷售平臺上既所有的產品。平臺型微商的,產品品類一般都較多,有幾百上千種不等。“云集”和“環(huán)球捕手”是平臺型微商的代表。
不同于品牌微商的是,平臺型微商不需要壓貨。賣完產品后即可獲得平臺的交易傭金。平臺方的專屬物流會統(tǒng)一發(fā)貨。同時還有商品文案,手把手培訓,專屬客服等特色服務,是個人零售的服務平臺。同時邀請其他人成為會員會獲得一定的傭金獎勵。發(fā)展的下線會員越多,獎勵越高。這部分跟品牌型微商的發(fā)展代理模式類似。
3、結論:兩種模式,我更看好“品牌微商”的發(fā)展。
平臺型微商很像傳統(tǒng)電商,只是強化社交屬性,利用了裂變式傳播的營銷手段,同時附加了營銷培訓和售后服務。這些平臺想做大,只是一廂情愿。不是消費者的本質需求,也不是品牌方的需求。微商本質上,是人(KOL)和產品的鏈接,平臺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不提供必須價值,很容易被繞過去的。
因此,我更看好“品牌微商”,做一款精而美的產品,比做一個大而全的平臺,更容易成功。
品牌微商和平臺型微商哪種更好?銷客多微分銷小編就先分享到這里了,更多微商資訊歡迎關注銷客多網(wǎng)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