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月誕生的小程序起,這半年來,小程序跟新不斷,有關數據顯示,小程序曾三個月做了19次跟新,騰訊的野心昭然若揭:取代APP,打造巨型應用市場。
說到應用市場就不得不提豌豆莢,當初的第三方應用市場巨頭,最終結局也不過被阿里收購。這就不得不讓人疑惑,騰訊的這一舉動到底為何?
其實騰訊早已給出答案,他們的目標,是“連接一切”。在微信擁有超過9億注冊用戶、月活用戶高達5億的如今,騰訊已經實現了線上對“人”的連接。下一步,則是打通線下,真正實現線上線下連通,連接一切的目的。
什么是線下?無非是無數個場景構成的各種關系。而這樣的關系,正和APP實現密切相關。支付寶代表支付場景、微信代表溝通場景、滴滴代表出行場景...以往人與人、人與物產生的聯(lián)系,逐漸變成人與APP產生聯(lián)系。也就是說,掌握了應用,即掌握了各種場景,也就是掌握了線下。
在為了適應龐大的應用,手機內存不斷擴大的今天,騰訊小程序準確切入多數用戶“內存不夠”的痛點,推出輕量級應用小程序,順勢接替應用軟件位置,達成連接線下的目的。
現在,小程序取代了APP,場景鏈兩端的“人”和“物”都需要發(fā)生轉移。左端的消費者發(fā)生的轉移是自發(fā)的,隨右端的供應者變化。正如當年供應者轉移到支付寶,人們的支付方式也逐漸發(fā)生了改變。對商家而言,當務之急也就是將線下交易轉移到線上小程序。
可能一些商家還不明白,我線下做的挺好,線上也有淘寶、美團等一些渠道,為什么費勁接入小程序?與其糾結這個問題,不如直接看看接入小程序會帶來的好處。
對只做線下的商家來說,線上意味著新市場
在電商如此瘋狂的年代,堅持只做線下的商家原因有二:1.沒有能力接軌線上2.沒有必要接軌線上。前者受制于成本、渠道等因素,后者可能是自身產品屬性使然。前者尚屬少數,畢竟淘寶開店簡單,保證金較少,重點聊聊后者。
一些商家認為,自己的產品只需在店里售賣就可以了,線上開店要成本,客流量少,不劃算。這么考慮沒有錯,成本是每位商家必須考慮的因素。但因此局限發(fā)展空間,難免得不償失。線上不僅意味著開闊的新市場,也是為緊跟時代需求、為老客提供優(yōu)質服務的保證。
對已經涉足線上的商家,小程序意味著流量獨立
眾所周知,美團、天貓等第三方平臺,雖然提供了流量,但卻是平臺自己的流量。對于這些巨頭而言,普通的中小商家不重要,所以商家擁有的自主權也很少。
而商家小程序的開通,則意味著流量、會員完全屬于自己的平臺,優(yōu)惠、折扣額度可以自己設定而不用和平臺競爭對手拼殺,吸引到的客戶也屬于自己而不用擔心優(yōu)惠結束客戶流失。而小程序可轉發(fā)、分享的特點,也在無形中為商家打開了一扇線上拓展的大門。銷客多分銷小程序商城獨家優(yōu)勢,商家可根據自身運營需配置首頁展示內容,可管理所有平臺中綁定的小程序以及查看某個小程序的具體信息,店鋪包含首頁,列表、分類、詳情頁面有購物車、訂單提交以及會員中心等核心功能,支持微商城和小程序會員信息互通。真正實現微信小程序能分銷、可代理銷客多小程序核心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