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幾天就是端午節(jié),端午節(jié)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許多人知道端午節(jié)吃粽子的來由,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端午節(jié)也分為大端午小端午,今天小編和大家講述下端午節(jié)的一些故事
端午節(jié)為什么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
毒月的說法,端午節(jié)(五月初五)為五月九毒日之首。
民間稱五月為“毒月”或“惡月”,五月里逢“五六七”的九天,又稱“天地交泰九毒日”,初五為九毒日之首,其惡尤甚。初五十四二十三,又是每月的月忌日,所以民間風俗,五月忌諱是相當多,戒酒色貪欲等,最好茹素戒淫。有些老人怕小年輕不懂厲害犯忌諱,還會在五月里將女兒接回娘家,住一整月。
兒童過小端午(五月初一日)
老家村人習慣給兒童過小端午,在進入毒月前一天夜,孩子入睡后,把用五彩絲線搓成的“五束”系于兒童手臂、腳腕、脖頸等處,早起戴榴花(石榴花),以艾葉掃手足脖頸各處,脖子上系的五束香囊里裝艾葉、朱符等,一些人家還用雄黃末給兒童涂在耳鼻等處?!讹L俗通》載,這樣可以避邪,防瘟病,蟲不叮咬,保佑孩子平安。
成年人過大端午(五月初五)
家中無幼童的人家,統(tǒng)過大端午,五月初五日凌晨太陽未出,絕早去野外拉露水,拔艾草,回來懸掛于門戶。包粽子煮雞蛋,喝雄黃酒等。大端午比小端午簡單。
為什么那一帶的湘西人過五月十五大端午?據(jù)說原因有二:
其一:紀念屈原。當年,屈原過鄂渚、入洞庭、溯沅水、經(jīng)枉陼、至辰陽、入溆浦,不久又下沅江、入洞庭、渡湘水,到了長沙附近的汨羅江,在極度苦悶、完全絕望的心情下,于農(nóng)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。噩耗傳到湘西,已過十來天,所以湘西一帶的端午節(jié)比別的地方遲10天。
其二:戰(zhàn)爭使然。據(jù)傳漢建武元年(公元25年),武威將軍劉尚帶兵征湘西,全軍覆沒。在朝廷無將可使之際,年逾六旬的伏波將軍馬援主動向漢光武帝劉秀請戰(zhàn)(“大丈夫立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”和“男兒要當死于邊野,以馬革裹尸還葬耳”都是馬援的名言)。
馬援舉兵之時,正值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,士兵面帶難色,馬援厲聲說:“端午佳節(jié),蠻酋必醉,進可成功。今日乃小端陽也,后將與諸將過大端陽。”當即進兵,果然守兵過端午喝得酩酊大醉,毫無防范,馬援因此勢如破竹,不幾日便降服了湘西一帶。五月十五日這天,馬援殺豬宰羊,犒勞將士。自此,湘西一帶就過五月十五大端午了。
辰溪、麻陽的辰河一帶,龍舟文化獨具特色,每逢農(nóng)歷五月十五日左右,江中龍舟飛梭,鑼鼓震天,撓手漢子們赤著上身,只穿短褲,或仰臥船頭,或側(cè)坐船邊,兩船并攏,相互配對,在眾人吶喊助威聲中相互拼搏——掐脖子、抓胸脯、腳蹬、腳挑、挽手臂等。若將對方掐落水中,或?qū)Ψ阶灾涣Χ惺譃橹狗綖閯?。當?shù)厝朔Q之為“掐龍船”。
以上就是端午節(jié)分大端午和小端午的時間及緣由介紹了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