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為何說微信小程序是微信在生態(tài)電商圈打出的一張王牌,因長期存在的現象是,通過微信好友分享淘寶鏈接,一批聰明淘寶商家和淘寶客(推廣商),很好地利用了微信生態(tài)的社交鏈條做生意。最簡單的例子,我們常見的淘口令,就是一種把用戶從微信導入淘寶平臺的路徑。
早在小程序誕生之前,2015年前后,微商開始走熱,靠開微店年營收上百萬的人不在少數,去中心化的玩法甚至吸引了一批中型淘寶店主的嘗試。不過不久,微商生態(tài)遭遇了部分傳銷商戶的破壞,彼時的微信尚缺乏電商運營經驗。因此盡管當時的微商催生出了星星點點的商戶,以及有贊、微盟這類服務商,但并沒有形成一套貼合微信邏輯的玩法,和能承載電商業(yè)務的工具。甚至,微信除了探出在社交平臺做電商的潛力,并沒賺到什么油水。
而微信小程序,如今補的就是這個缺。
一位電商和小程序從業(yè)者告訴36氪,“淘寶客(通過推廣專區(qū)傭金的商家)的成交,有七成來自微信平臺。”這個數字有些夸大。
不過設想一下,這事放在微信眼里會怎么看——顯然這筆錢本是該微信自己賺的,卻流入了他人之口。
所以,當微信覺得小程序準備好了承載電商平臺,近期也就出現了微信全面封殺淘寶客事件。
不過線上電商,只是小程序的一部分目標,微信更大的野心,在于利用小程序撬動線下市場。一方面,小程序初期對流量入口的克制,本意在于,希望開發(fā)者能從線下或其他渠道,導流入小程序,豐富微信的流量盤子,而非反過來,簡單地讓微信流量既有的紅利養(yǎng)活一批開發(fā)者。
更深一層,所有閉環(huán)商業(yè)最終都會落到支付,微信小程序的出現,是微信和支付寶大戰(zhàn)中的有力推手。特別在如今,微信支付的用戶量已經追上支付寶,且兩家獲取新客戶都渡過了快速增長階段,進入瓶頸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