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年結束了。這一年里中國互聯網圈涌現出了無數創(chuàng)業(yè)者,但最搶眼的仍然是騰訊這家大廠。玩共享概念,給小程序大開入口……說騰訊包攬了我們的生活,一點也不夸張。
網上一直流傳有這樣一個段子:
從被熱捧到急速遇冷,再到理性發(fā)展,小程序的價值逐漸突顯,微信官方加持,開發(fā)者愛恨交織,用戶體驗嘗試……回望2017年,意義非凡。
為此,我們選了8個關鍵詞,來概括小程序。
01
用完即走
"無需安裝,用完即走”這句話出自張小龍年初在微信公開課的演講,他將小程序定義為“一種不需要下載、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”,這給小程序定下了基調。
前有公眾號的成功案例,又背靠微信大平臺,小程序尚未上線,就受到大家熱捧,不少聲音稱,這將是個顛覆App的革命性里程碑。
02
野蠻生長
小睡眠,上線首日獲70w+用戶;
群應用,上線69天用戶達到千萬級別;
“一條”在小程序端的銷售額將近1500萬元,占總銷售額的30%;
“鯨魚顏習會”的小程序“鯨魚好物”,今年雙十一期間的總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;
只有16萬粉絲的“味姨”每個月的電商流水達到100萬。
在這個流量萎靡的時代,小程序在微信生態(tài)內卻能創(chuàng)造如此流量奇跡,談及都會令人振奮,用“野蠻生長”來形容這種蓬勃生命力再合適不過。
03
賦能
騰訊將小程序作為2017年戰(zhàn)略級產品所言非虛。從小程序的迭代頻率中,就可見一斑。
截止12月28日,小程序已釋放了超100種新能力,50個入口。每周深夜更新的速度也讓網友調侃“程序員沒有X生活”。
04
多次站臺
新品、新片發(fā)布,往往會請明星大咖來站臺背書,營造氣勢。
小程序自上線以來,頗受優(yōu)待。從不露面的張小龍,兩次出現在微信公開課上,為小程序做解讀。
騰訊CEO馬化騰,也在多個城市使用“騰訊乘車碼”乘坐公交和地鐵,在多個大會上提及小程序的意義,為小程序站臺。
05
社交電商
微信本就擁有強大的社交關系鏈,社交電商也并非現在才出現,但卻因小程序爆發(fā)了。這種通過“朋友推薦”的購買形式,運營成本低,復購率高,和以往H5的形式相比,小程序更簡單流暢,轉化率也隨之提高。
例如,蘑菇街小程序的轉化率就達到了App的2倍;
時尚博主于小戈,借著小程序拼團功能,雙十一當天賣了2020萬!
2017下半年,小程序社交電商的力量,引起了大批企業(yè)注意,2018年,預計這個市場將更加熱鬧。
06
線下場景
小程序從出世開始,就對線下使用場景賦予了很高的期待。目前線下不少門店已經用上了小程序,餐飲類、酒店類比例更高。節(jié)省排隊時間,提高客戶留存率,小程序對線下門店客戶運營來說,能起到很大作用。
周黑鴨通過小程序,只用了64天,就發(fā)放完100萬會員卡,并且會員轉化率超過50%,這個數字如果是實體卡則需用時1年2個月才能的做到。
各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新零售,“門店+小程序”將成為重要連接點,“小程序+”時代,你準備好加入了嗎?
07
個體崛起
在今年的最后幾天里,因為“圣誕”熱點,帶火了“圣誕頭像”這個小程序。僅3天斬獲7500萬流量。
野蠻生長、短時間內爆發(fā)的小程序也不少了,但以往都是公司運營,這次“圣誕頭像”屬于個人小程序。
有了這個案例的鼓勵,2018年,預計會有更多個人開發(fā)者進入小程序市場,到時小程序形態(tài)也會更加豐富。
08
滲透生活
2017年,關于小程序的聲音起起伏伏,有人信仰,有人離場,有人回歸,有人觀望。但無論外界如何看待,小程序始終在朝著“實現觸手可及的夢想,應用隨處可用,但又無須安裝卸載”這個目標前進。
回首2017,小程序已經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。
支付、乘公交、開發(fā)票、酒店預訂、銀行預約、門店點單、品牌營銷、商務社交等等,甚至前幾天剛推出的“網證CTID”小程序,幫你出門忘帶身份證的問題也解決了,打開微信小程序,就能證明你是你。
本文由銷客多官網發(fā)布,更多資訊敬請關注銷客學院。